性早熟食物黑名单?别扯了!擦亮你的双眼!

最近,性早熟的消息随处可见。根据各位医生的经验和建议,导致儿童性早熟的“食品黑名单”已被列入名单。黑名单史无前例。不过,如果全国所有与性早熟有关的医生都列个单子,估计就没有食物可供孩子吃了。
看到这种情况,大多数人会觉得吃任何东西都不安全。他们应该阅读一些可靠的反驳文章,正确地驳斥谣言。这些食物并没有完全列入黑名单!医生不能胡说八道!
辟谣“性早熟食品黑名单”
1、鹌鹑蛋、鸽子
有人说这是因为鹌鹑蛋很有营养。其实,在同等重量的鹌鹑蛋、鸽子蛋或其他禽蛋的情况下,整体营养价值与鸡蛋并无显著差异,只是个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少许差异,但这与性早熟无关。至于“兴阳”、“大埔”的概念,可惜既没有可靠的研究证据,也没有科学的解释。
2、虾皮、羊肉
吃一餐虾皮馒头长乳房?别傻了,虾皮有这么强的功能。至于选择羊肉,就因为几个早熟的孩子喜欢吃羊肉串吗?
3、内脏动物
内脏理论来源于一个案例,一个孩子吃了牛肾就有了性早熟的特点,不明白是怎么做出这样的诊断的。
家禽应称为“速生鸡”。快速生长的原因不是“速生剂”或“催熟剂”,而是良种的选择、饲料的优化、良好的育种条件等因素。使用所谓的激素或催熟剂会产生不良后果。目前,发达国家比较好的养殖技术可以在32-35天内实现,而我们的“42天鸡”已经远远落后。
当然,养殖动物可能会使用抗生素,但抗生素不是激素,不会导致性早熟,抗生素残留本身并不是问题的核心。
4、蜂蜜、蜂王浆
医生说蜂蜜和蜂王浆中含有激素,但他们没有说明它们是什么激素,也没有说明激素的含量。
每种动物产品都有恒定量的激素。否则,动物如何生存?然而,激素是用来调节身体运作的分子,它们需要被精确地注入体内。如何能将大量的荷尔蒙分泌出来,并再次吃掉。
蜂蜜中的激素含量很低,蜂王浆中的激素含量远低于鸡蛋中的含量。你为什么不担心吃鸡蛋喝蜂蜜?
5、牛初乳、燕窝、冬虫夏草、龙眼、人参
首先,“大补”的概念不能被现代科学证明。其次,牛初乳中的激素水平高于正常牛奶,但与人初乳相似。如果人类初乳不会导致早熟,那么牛初乳也是。
主要原因不是性早熟,而是初乳质量不稳定,产量低,不利于标准化生产。
6、炸鸡、薯条
医生说反复煎炸的油会氧化变性,所以会导致性早熟。
氧化变性与性早熟如何拉关系?化学老师和生物老师可能会一起哭晕。
但这一点至少是对的——不是脂肪本身,而是肥胖。肥胖是性早熟的高危因素,因为体内积累的脂肪促进雌激素的形成。
7、DHA、蛋白粉、豆制品
大豆雌激素也可与鸡肉媲美!医生说,蛋白粉主要是大豆蛋白,其中含有大豆异黄酮,呈雌激素样,会导致性早熟。
豆腐和豆浆怎么样?事实上,大豆异黄酮的含量相当低,而且它只是一种激素,其效果比真正的人类雌激素差1000倍。正常饮食不会导致性早熟。其实,更简单的方法是,在豆腐店的孩子喝豆浆、吃豆腐时,看看他们是否有性早熟。
诚然,如果添加激素,DHA和蛋白粉可能会导致性早熟,但这一招也有歪理。问什么食物添加性激素不会导致性早熟?
8、奶油蛋糕、汉堡
这是最接近正确的,但主要原因是吃太多会导致肥胖。
如果你不吃奶油蛋糕,而只吃其他高热量的食物,或者不吃。
9、碳酸饮料、功能饮料
这个建议本身倒是合理的,但解释又变得奇怪了。
碳酸饮料本身并不导致性早熟,有几个孩子小时候没喝过汽水的?问题是如果用饮料代替水,里面的糖会导致肥胖,进而诱发性早熟。这是糖的问题,就算不是碳酸饮料,用果汁或者果汁饮料代替水,一样会有问题。